欢迎来到目无尊长网

目无尊长网

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意20字(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意)

时间:2024-10-19 01:21:12 出处:实时快报阅读(143)

导读 大家好,闻官闻官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军收军收诗意20字,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河南河北河南河北诗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,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诗的诗诗意20字,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意字意诗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闻官闻官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是军收军收诗意: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,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。河南河北河南河北2、诗的诗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意字意忧伤,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。闻官闻官3、军收军收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,河南河北河南河北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。诗的诗4、意字意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,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。5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创作背景: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作于公元763年(广德元年)春天,那时杜甫52岁。6、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冬季,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,叛军头领薛嵩、张忠志等纷纷投降。7、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,写下此诗。8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作者介绍: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9、原籍湖北襄阳,后徙河南巩县。10、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11、【出处】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——唐·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12、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13、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14、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15、扩展资料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诗词鉴赏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,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。16、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,十分的喜悦,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。17、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,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,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。18、“剑外忽传收蓟北”,起势迅猛,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。19、第二联以转作承,落脚于“喜欲狂”,这是惊喜的更高峰。20、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”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。21、“青春作伴好还乡”是诗人的联想,身在梓州,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。22、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,全诗也至此结束。23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 ·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24、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25、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26、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27、译文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28、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,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。29、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30、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,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。31、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32、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,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。33、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34、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,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。35、创作背景  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作于公元763年(广德元年)春天,那时杜甫52岁。36、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冬季,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,叛军头领薛嵩、张忠志等纷纷投降。37、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,写下此诗。38、赏析 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春。39、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,安史之乱结束。40、杜甫听到这消息,不禁惊喜欲狂,手舞足蹈,冲口唱出这首七律。41、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;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,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。42、全诗情感奔放,处处渗透着“喜”字,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。43、因此被称为杜甫“生平第一快诗”。44、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,其余各句,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。45、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,奔涌直泻。46、后六句都是对偶,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,有水到渠成之妙。47、  首句起势迅猛,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。48、诗人多年飘泊“剑外”,备尝艰苦,想回故乡而不可能,就是由于“蓟北”未收,安史之乱未平。49、如今“忽传收蓟北”,惊喜的洪流,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,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。50、“初闻涕泪满衣裳”,“初闻”紧承“忽传”,“忽传”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,“涕泪满衣裳”则以形传神,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“初闻”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,这是喜极而悲、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。51、“蓟北”已收,战乱将息,乾坤疮痍、黎民疾苦,都将得到疗救,诗人颠沛流离、感时恨别的苦日子,总算熬过来了。52、然而痛定思痛,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,又不禁悲从中来,无法压抑。53、可是,这一场浩劫,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,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,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,于是又转悲为喜,喜不自胜。54、这“初闻”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、复杂感情,如果用散文的写法,必需很多笔墨,而诗人只用“涕泪满衣裳”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,就足以概括这一切。55、  第二联以转作承,落脚于“喜欲狂”,这是惊喜的更高峰。56、“却看妻子”、“漫卷诗书”,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,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。57、当诗人悲喜交集,“涕泪满衣裳”之时,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。58、“却看”就是“回头看”。59、“回头看”这个动作极富意蕴,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,但又不知从何说起。60、其实,无需说什么了,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,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。61、  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”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。62、“白日”,指晴朗的日子,点出人已到了老年。63、老年人难得“放歌”,也不宜“纵酒”;如今既要“放歌”,还须“纵酒”,正是“喜欲狂”的具体表现。64、这句写“狂”态,下句则写“狂”想。65、“青春”指春天的景物,春天已经来临,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“作伴”,正好“还乡”。66、诗人想到这里,自然就会“喜欲狂”了。67、  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68、”是诗人的联想,身在梓州,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。69、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,全诗也至此结束。70、这一联,包涵四个地名。71、“巴峡”与“巫峡”,“襄阳”与“洛阳”,既各自对偶(句内对),又前后对偶,形成工整的地名对;而用“即从”、“便下”绾合,两句紧连,一气贯注,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。72、再加上“穿”、“向”的动态与两“峡”两“阳”的重复,文势、音调,迅急有如闪电,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。73、“巴峡”、“巫峡”、“襄阳”、“洛阳”,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,而一用“即从”、“穿”、“便下”、“向”贯串起来,就出现了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的疾速飞驰的画面,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。74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:诗人既展示想象,又描绘实境。75、从“巴峡”到“巫峡”,峡险而窄,舟行如梭,所以用“穿”;出“巫峡”到“襄阳”,顺流急驶,所以用“下”;从“襄阳”到“洛阳”,已换陆路,所以用“向”,用字高度准确。76、 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,十分的喜悦,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。77、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,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,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。78、后面还有福利❤️❤️??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是诗意: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,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。79、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,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。80、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,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。81、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,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。82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创作背景: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作于公元763年(广德元年)春天,那时杜甫52岁。83、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冬季,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,叛军头领薛嵩、张忠志等纷纷投降。84、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,写下此诗。85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作者介绍: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86、原籍湖北襄阳,后徙河南巩县。87、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88、【出处】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——唐·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89、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90、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91、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92、扩展资料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诗词鉴赏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,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。93、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,十分的喜悦,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。94、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,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,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。95、“剑外忽传收蓟北”,起势迅猛,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。96、第二联以转作承,落脚于“喜欲狂”,这是惊喜的更高峰。97、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”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。98、“青春作伴好还乡”是诗人的联想,身在梓州,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。99、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,全诗也至此结束。100、笔记??是诗意: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,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。101、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,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。102、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,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。103、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,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。104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创作背景: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作于公元763年(广德元年)春天,那时杜甫52岁。105、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冬季,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,叛军头领薛嵩、张忠志等纷纷投降。106、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,写下此诗。107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作者介绍: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108、原籍湖北襄阳,后徙河南巩县。109、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110、【出处】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——唐·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111、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112、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113、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114、扩展资料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诗词鉴赏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,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。115、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,十分的喜悦,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。116、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,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,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。117、“剑外忽传收蓟北”,起势迅猛,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。118、第二联以转作承,落脚于“喜欲狂”,这是惊喜的更高峰。119、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”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。120、“青春作伴好还乡”是诗人的联想,身在梓州,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。121、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,全诗也至此结束。122、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的诗意: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(763年)春。123、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,安史之乱结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诗意译文: 剑门关外,喜讯忽传,官军收复冀北一带。124、高兴之余,泪满衣裳。125、回望妻子儿女,也已一扫愁云,随手卷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简短的诗意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诗意: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,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。126、 回头看妻儿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·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127、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年代:【唐】 作者:【杜甫】 体裁:【七律】 类别:【记事】 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128、 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129、 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130、 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131、 【注释】 【注解】: 却看:回看。132、 2、愁何在:不再愁。133、 3、漫卷:随手卷起。134、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。135、 4、青春句:意谓春光明媚,鸟语花香,还乡时并不寂寞。136、 5、即从两句:想像中还乡路线,即出峡东下,由水路抵襄阳,然后由陆路向洛阳。137、 ��此诗句末有自注云:“余有田园在东京。138、”(指洛阳)。139、巴峡:四川东北部巴江 ��中之峡。140、巫峡:在今四川巫山县东,长江三峡之一。141、襄阳:今属湖北。142、 【韵译】: 在剑南忽然传说,收复蓟北的消息, 初听到悲喜交集,涕泪沾满了衣裳。143、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,忧愁不知去向? 胡乱收卷诗书,我高光得快要发狂!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,放声纵情歌唱;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,我好启程还乡。144、 仿佛觉得,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; 很快便到了襄阳,旋即又奔向洛阳。145、 【评析】: ��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,代宗广德元年(763)春作于梓州。146、延续七年多的安史 之乱,终于结束了。147、作者喜闻蓟北光复,想到可以挈眷还乡,喜极而涕,这种激情是 人所共有的。148、全诗毫无半点饰,情真意切。149、读了这首诗,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 妻儿侃侃讲述捷报,手舞足蹈,惊喜欲狂的神态。150、因此,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 诗。151、浦起龙在《读杜心解》中称赞它是杜甫“生平第一首快诗。152、” --引自"超纯斋诗词"bookbest.163.net 翻译、评析:刘建勋 这首诗,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(763)春天,作者五十二岁。153、宝应元年(762)冬季,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,收复了洛阳和郑(今河南郑州)、汴(今河南开封)等州,叛军头领薛嵩、张忠志等纷纷投降。154、第二年,即广德元年正月,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,其部将田承嗣、李怀仙等相继投降。155、正流寓梓州(治所在今四川三台),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,以饱含激情的笔墨,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。156、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:“余田园在东京”,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,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。157、“剑外忽传收蓟北”,起势迅猛,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。158、“剑外”乃诗人所在之地,“蓟北”乃安史叛军的老巢,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。159、诗人多年飘泊“剑外”,艰苦备尝,想回故乡而不可能,就由于“蓟北”未收,安史之乱未平。160、如今“忽传收蓟北”,真如春雷乍响,山洪突发,惊喜的洪流,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,喷薄而出,涛翻浪涌。161、“初闻涕泪满衣裳”,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。162、 “初闻”紧承“忽传”。163、“忽传”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,“涕泪满衣裳”则以形传神,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“初闻”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,这是喜极而悲、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。164、“蓟北”已收,战乱将息,乾坤疮痍、黎元疾苦,都将得到疗救,个人颠沛流离、感时恨别的苦日子,总算熬过来了,怎能不喜!然而痛定思痛,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,又不禁悲从中来,无法压抑。165、可是,这一场浩劫,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,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,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,于是又转悲为喜,喜不自胜。166、这“初闻”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、复杂感情,如果用散文的写法,必需很多笔墨,而诗人只用“涕泪满衣裳”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,就足以概括这一切。167、 第二联以转作承,落脚于“喜欲狂”,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。168、“却看妻子”、“漫卷诗书”,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,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。169、当自己悲喜交集,“涕泪满衣裳”之时,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。170、“却看”就是“回头看”。171、“回头看”这个动作极富意蕴,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,但又不知从何说起。172、其实,无需说什么了,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,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,而是笑逐颜开,喜气洋洋。173、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,再也无心伏案了,随手卷起诗书,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。174、 “白首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”一联,就“喜欲狂”作进一步抒写。175、“白首”,点出人已到了老年。176、老年人难得“放歌”,也不宜“纵酒”;如今既要“放歌”,还须“纵酒”,正是“喜欲狂”的具体表现。177、这句写“狂”态,下句则写“狂”想。178、“青春”指春季,春天已经来临,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“作伴”,正好“还乡”。179、想到这里,又怎能不“喜欲狂”! 尾联写“青春作伴好还乡”的狂想鼓翼而飞,身在梓州,而弹指之间,心已回到故乡。180、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,全诗也至此结束。181、这一联,包涵四个地名。182、“巴峡”与“巫峡”,“襄阳”与“洛阳”,既各自对偶(句内对),又前后对偶,形成工整的地名对;而用“即从”、“便下”绾合,两句紧连,一气贯注,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。183、再加上“穿”、“向”的动态与两“峡”两“阳”的重复,文势、音调,迅急有如闪电,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。184、试想,“巴峡”、“巫峡”、“襄阳”、“洛阳”,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,而一用“即从”、“穿”、“便下”、“向”贯串起来,就出现了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疾速飞驰的画面,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。185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:诗人既展示想象,又描绘实境。186、从“巴峡”到“巫峡”,峡险而窄,舟行如梭,所以用“穿”;出“巫峡”到“襄阳”,顺流急驶,所以用“下”;从“襄阳”到“洛阳”,已换陆路,所以用“向”,用字高度准确。187、 这首诗,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,其余各句,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。188、万斛泉源,出自胸臆,奔涌直泻。189、仇兆鳌在《杜少陵集详注》中引王嗣奭的话说:“此诗句句有喜跃意,一气流注,而曲折尽情,绝无妆点,愈朴愈真,他人决不能道。190、”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,赞其为老杜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”(。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